红纸传韵,中外共剪

这场非遗剪纸课藏着最美的文化相遇


当剪刀轻叩红纸的清脆声响在教室中轻轻回荡,当异国元素与中式纹样在指尖交汇,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手工课,在暖意融融的氛围中圆满落幕。一幅幅生动的剪纸作品里,不仅蕴藏着传统技艺不竭的生命力,更承载着跨越山川的文化共鸣。


01寻千年剪影,启非遗新章

活动伊始,图书馆学管会社团指导教师牟泽巍老师作开场致辞,并对 “我们一起学非遗” 第三季课程的顺利启动表达了诚挚感谢。

随后,主讲嘉宾孙圣涵登台,为在场师生细致讲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源流与工艺特点。

剪纸,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,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。这种工艺以其题材广泛、技法灵动而闻名,蕴含着深厚的民俗内涵,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璀璨瑰宝。从北朝时期萌芽,到唐代随造纸术普及而推广,再到明清时期在民间生活中蓬勃发展,剪纸逐渐形成了地域风格迥异、表现形式多样的艺术体系,北方剪纸粗犷质朴,南方剪纸细腻精巧,共同勾勒出民间艺术的生动图景。


02溯源到创作,指尖学非遗

为了让大家快速上手,主讲人特意简化了经典纹样的制作步骤,即使零基础也能轻松掌握:

准备工作:备红纸、底稿、订书机、刻刀等易获取的工具并选取自己喜欢的纹样。

固定底稿:将底稿与红纸对齐,用订书机沿边缘固定,避免裁剪时移位。

剪刻成形:先从纹样边缘剪起,遇到细小镂空处,用刻刀尖轻轻扎孔后再小心裁剪,力度要均匀,避免毛边。

装裱收尾:取下底稿,抚平剪纸,搭配相框或衬纸装裱,一张带着独特质感的剪纸便诞生了。





03一纸藏心意,传承无国界

非遗传承的真谛,从来不是定格在展柜中的静态标本,而是能在指尖延续、与世界共鸣的活态文化。此刻,课堂上的剪刀声或许已经停歇,但传统文化的种子,已随着片片红纸悄然飘向更远的天地。

这场剪纸课的结束,正是文化传播的新起点。愿这一抹鲜明的中国红,能够跨越山海、触达更多心灵,让世界与非遗之美相逢;也愿每一份倾注其中的热爱与传承,都能点亮古老技艺的生命之火,使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


文字/ 李芮童、翟梓琪

图片/ 索南云沛、孙飞傲然

责任编辑/ 李思璇

初审/ 牟泽巍

复审/ 李景凯

终审/ 刘宏伟